当下乳企普遍亏损炒股配资利息,自2022年下半年起,我国奶价持续走低,“奶业纾困”成为当前行业关键词。
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、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“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”期间分享的数据显示,2023年-2025年,我国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700亿元,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200亿元。
行业一片哀鸿遍野的背景下,君乐宝却怀揣野望。2022年,君乐宝副总裁仲岩对外表示,君乐宝力争在2025年实现500亿元销售额,并登陆资本市场。行业压力如巨石般沉重,君乐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虽有壮志雄心,但其面临的压力却不容小觑。
君乐宝从曾经的三鹿旗下企业到被蒙牛收购,再到独立发展,始终未能摆脱“低端定位”的标签。这一历史背景为其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,而产品质量问题频发、营销投入激增、负债率高等挑战,更是让其上市梦想变得愈发遥不可及。如今,面对行业寒冬和内外交困的局面,君乐宝能否突破重围?
一、接连委身于三鹿与蒙牛:君乐宝囿于低端定位
君乐宝的历史,是一部与大型乳企纠缠不清的“成长史”。在1999年,三鹿集团入股了君乐宝,于是君乐宝就变成三鹿集团下的子公司,那会的君乐宝改名成石家庄三鹿乳品,但是主做酸奶。然而,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彻底改变了君乐宝的命运。随着三鹿破产清算,君乐宝在2009年回购了三鹿持有的股权,并于次年与蒙牛达成入股协议。砸下4.69亿元后,蒙牛拿到君乐宝51%的股权,直到2019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,君乐宝再次独立。
2008年,三鹿因“毒奶粉事件”轰然倒塌,作为子公司的君乐宝也迎来至暗时刻。尽管“毒奶粉事件”后,君乐宝从三鹿手中购回了股份,独立发展,但由于与三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品牌形象存在天然短板,为了博取消费者的关注,君乐宝不得不走低价路线。
比如,2014年,君乐宝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利用电商直销砍掉了经销商环节,大幅降低成本,推出了130元婴幼儿配方奶粉,势要打破中国奶粉高价局面。半年后,君乐宝又推出一款售价仅为176元的OPO白金装奶粉,比市场同类产品售价低一半甚至更低,专门针对市场上的高端奶粉。
产品售价低,决定了君乐宝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。根据蒙牛财报显示,2017年和2018年,君乐宝的净利润率分别仅为2.5%和3.2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因君乐宝迟迟难以打开利润空间,2019年,蒙牛“清仓”所持有的君乐宝51%股份。对此,蒙牛财务总监郭伟昌表示,“君乐宝的毛利率低于蒙牛水平,把君乐宝剔除之后,财务报表将得到明显改善。未来收购标的的利润率必须高于君乐宝,这是我们的原则。”
显而易见,低价策略虽然帮助君乐宝迅速打开市场,但也为其贴上了“低端”的标签,限制了其在高端市场的拓展空间。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毛利率的提升,而过低的毛利率,往往表明了企业盈利能力面临着很大的挑战,也会让资本市场对其缺乏信心。
二、低价策略背后的隐忧:君乐宝产品质量频遭质疑
据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梳理的头部乳企营收情况表显示,2017年至2021年,君乐宝的营收逐年增长,分别为102亿元、130亿元、163亿元、144.69亿元和203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.77%。
在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奶业20强论坛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上,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表示,2024年,君乐宝酸奶逆势增长,集团及旗下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;君乐宝悦鲜活鲜牛奶连续三年增长翻番,高端鲜奶市占第一;君乐宝奶粉率先通过欧洲双认证,实现奶粉全国销量领先。这些成就彰显了君乐宝在乳制品行业中强大的市场影响力。
尽管君乐宝通过低价策略赢得了市场份额,也拥有了市场影响力,但其产品质量问题却屡屡引发消费者不满。
2023年7月,《新浪财经》曾报道,河南洛阳一名女子在君乐宝官方旗舰店购买的奶粉中发现“蟑螂尸体”,且“蟑螂还是风干状态”。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君乐宝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。
图源:搜狐视频
2024年10月,《红星资本局》再次曝光了类似问题:江苏无锡一名女子在君乐宝“优佳牧场”纯牛奶中发现大量不明黑色异物。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君乐宝的品牌形象,也对其市场信誉造成了严重打击。
图源:红星资本局
此外,在消费者服务平台“黑猫投诉”上,以“君乐宝”为关键词检索,可以发现超过1500条投诉记录。诸多消费者控诉称,君乐宝的产品存在异物、喝完后身体不适、保质期内变质等问题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无疑给君乐宝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。
三、行业寒冬下的激进扩张:君乐宝内外交困
2024年,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据勤策消费研究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报告》显示,2024年乳制品销售额整体下降3.1%。其中,作为行业龙头的蒙牛和伊利也未能幸免,都出现了收入下滑的情况。蒙牛2024年财报显示,由于乳制品行业供需不平衡, 消费需求不及预期,实现收入人民币886.748亿元,同比下降10.1%;伊利2024年财报显示,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.80亿元,同比下滑8.24%。
然而,在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,君乐宝为了提升业绩,采取了激进的扩张策略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以来,君乐宝共完成8次投资并购,投资标的包括思克奇食品、酪神世家、茉酸奶等。通过并购,君乐宝夯实了奶源基本盘,并迅速切入奶酪棒、现制酸奶等赛道。
然而这种扩张策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,导致君乐宝的负债压力同步走高。2022年,君乐宝负债率接近78%,远高于同期蒙牛的57.52%和伊利的58.66%。高负债意味着君乐宝需要承担更大的财务压力,一旦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,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大大增加。
君乐宝因为负债率承压,为了撬动市场,大手笔宣发,试图通过广告宣传扭转市场颓势,在营销上的投入远超同行,想借此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。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8月,户外广告刊例花费TOP20品牌榜单中,君乐宝排名第一,同比增速高达165.3%。相比之下,农夫山泉排名第二,但同比下滑17.4%;伊利排名第四,同比增长16.6%。这种高负债和高营销投入的双重压力,使得君乐宝在行业低迷期面临更大的压力。
由于高营销投入未能给君乐宝带来预期的销售增长,其管理层提出的“500亿元销售额并登陆资本市场”的目标在当前行业环境下面临较大挑战。截止目前,君乐宝尚未公布2024年的具体业绩数据,这引发了外界对其经营状况的诸多猜测。PChome认为,君乐宝未披露财报可能与其2024年经营表现未达预期有关。
君乐宝上市之路的坎坷令人深思。在行业寒冬与内忧外患的夹击下炒股配资利息,其500亿目标及上市计划充满变数。未来,君乐宝需直面行业趋势不利、自身产品质量遭质疑、高负债率以及营销效率下降等重重挑战。君乐宝需在平衡低价与高端化、管理扩张风险与质量控制上寻找“拐点”出路,才可能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寻得突破,实现上市梦想。
点搭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